
作者: [英]马克·格林格拉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出品方: 新思文化
副标题: 1517-1648
原作名: Christendom Destroyed: Europe 1517 – 1648
译者: 李书瑞
出版年: 2018-12-20
页数: 848
定价: 12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开放历史
ISBN: 9787508694368
引言:16世纪至17世纪初“基督教世界”(Christendom)意识的消逝与“欧洲”意识的诞生,以及与之相伴的巨大变革,就是本书的主题。
1054年,罗马的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的牧首互相开除了对方的教籍。这场大分裂之后,拉丁基督徒与希腊群岛、巴尔干半岛和俄罗斯的东正教徒分道扬镳,形成了西方的基督教世界(Christendom)。
罗马天主教会在拉丁基督教的信仰共同体中是核心支柱。拉丁基督教产生了一批知识精英,他们使用的是一门跨民族的语言(拉丁语,而不是希腊语)、一套相同相同的课程(侧重于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哲学与逻辑学)和一种共同的研究方式(经院哲学)
两个教皇分庭抗礼的局面把基督徒分裂为两派,一派坚持忠于罗马,另一派支持阿维尼翁教廷(Avignonese papacy),后者被它的敌人斥为制造分裂的法兰西王国手中的傀儡
温和派认为召开大公会议是结束混乱的一种体面的方法,但并不希望大公会议摧毁教皇的普世权力,更不希望大公会议通过非正统的方式取得教义上的权威。然而新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大公会议运动(Conciliar Movement)的继承者,实现了这一目标。
第一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瓦解
文艺复兴的影响 法国天才哲学家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才成功地在这种怀疑主义(Pyrrhonism)的基础上建起了一套普遍的哲学体系,有能力为新出现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物理学提供支撑
占星家、炼金术士、宇宙学家、自然术士以及江湖医生等竞相提出自己的理论,来解释怎么把森罗万象化约为有序的物理原理,或者至少证明他们的理论对现实观察有所助益。
对基督教世界的认知变化造成最大影响的莫过于宇宙论的巨变。
文艺复兴没有终点,只有关于 文艺复兴有多大的能力在新背景下摧毁旧的确定性 的永无止境的讨论。
新教改革: 路德 / 唯独信心 sola fide 是路德反思的成果, 唯独圣经 sola scriptura 则是他的证明方式。回归他的根源 基督福音 的方式。 调动各地区,尤其是 德意志 长期以来对罗马教会的各种不满。1520年他提出 没有任何人被赋予普世权威。基督徒在基督教秩序里是平等的。 扩大了国家范围,削弱了教会势力。国家权力是围绕着一种神学政治想象而构建起来的,即国家权力以上帝的权力为原型——两者同样全能,同样无法抗拒。
罗马天主教会 : 教会 vs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权势 & 主要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冲突 。 同新教一样,天主教的团结也是以信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天主教在组织上仍然是官僚制的神权政体。
基督教世界的延续 : 新教改革降低了亲赴圣地朝圣的意义。
十字军东征的式微 : 奥斯曼土耳其的军力与海权再度崛起。1520年,奠定了在巴尔干的霸权。苏莱曼对罗马的野心。 在16~17世纪初,基督教世界与奥斯曼帝国开始不情愿地承认两者可以共存。基督教世界随着十字军东征的结束而走向衰亡。欧洲诞生了。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勃艮第公爵 、新任卡斯蒂利亚国王及阿拉贡国王、哈布斯堡的查理
世袭君主 : 王朝政治的弊端
基督教共和国与后宗教改革时代的宗教冲突:各教派信条化的冲突 与 信仰共同体的统一 ; 1618~1648年欧洲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