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atha Christie 1890年生于英国德文郡Torquay, 1976年在牛津去世, 身后葬在 英国Cholsey村庄,圣玛利亚教堂墓区内。 墓碑并不是太起眼,装饰却比较奢华典雅,字体优美 碑文上刻着她的第二任丈夫的姓 Mallowan ,A M 就表示 Agatha Mallowan 接下去一行刻着她的笔名 Christie


Alexandrina Victoria
维多利亚女王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公悼社会 女王生于1819年英格兰伦敦,1901年去世,葬在英国皇家墓地, Frogmore 陵园。 维多利亚时代指女王在位直到去世的63年, 1837-1901年。
女王的随葬品:
01. 阿尔伯特王子石膏制的手。据说女王生前每晚和这只手臂一起入睡。
02. 阿尔伯特王子的一件晨衣。
03. 结婚戒指。
04. John Brown 的照片和头发。多年来他是女王的私人苏格兰服务员。当她儿子爱德华七世删除了皇室财产中对Brown的所有提及时,女王用这些纪念品把对他的记忆带到另一个世界里。
05. 爱丽丝公主为父亲阿尔伯特王子精心设计的斗篷。在和阿尔伯特王子的9个孩子里,公主是亲近女王的。1878年公主死于白喉,这又一次增加了女王的悲伤。
06. 1840年与阿尔伯特王子结婚时穿戴的蕾丝婚纱。
07. 她的珠宝。每个手指上都戴着戒指,手腕上堆满了手镯,脖子上叠着项链。
08. 一小束苏格兰传统花饰。这是对她心爱的苏格兰 Balmoral 城堡的颂歌,她在那里度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维多利亚女王陵墓入口处
皇家陵墓是维多利亚时代建筑的典范,内部装饰华丽,由来自英国、意大利、希腊、法国、葡萄牙(皇帝红)、非洲和北美的彩色大理石镶嵌而成。 墙壁主要是葡萄牙红色大理石,这是葡萄牙国王赠送的礼物,葡萄牙国王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的表亲,镶嵌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大理石上。 外墙是来自苏格兰阿伯丁和穆尔的花岗岩,以及德文郡、康沃尔和格恩西岛的花岗岩,旁边是波特兰石碑。屋顶是澳大利亚铜做的。 入口处矗立着两尊天使青铜雕像,手持剑和喇叭,由布伦瑞克的格奥尔格·豪阿尔特(Georg Howaldt)创作,可追溯到1878年。在拱门上方的中央是一枚基督头像的陶俑,这是普鲁士王妃皇家公主赠送的礼物。 维多利亚去世后,新国王爱德华七世安装了新的彩色玻璃窗,重新粉刷了圆顶的内部,并在入口处赠送了巨大的青铜灯具。 陵墓本身是由卡洛·马罗切蒂男爵设计的。女王和阿尔伯特王子的横卧大理石雕像是马洛切蒂最后的作品,尽管同时完成,但女王的雕像直到她的葬礼之后才被带到Frogmore。石棺是由一块灰色的阿伯丁花岗岩制成的,据说是现存最大的无瑕锻造花岗岩块,也是为此目的而开采的第四块石棺


Angel of Grief 名为“ 悲情天使”的石雕作品由墓主人Emelyn Story 的老公 William Wetmore Story 亲手制作完成。 Story先生1819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的法官家庭,从事了一段法律职业生涯后,他转而正式从事了石雕雕刻生涯,作为多项兴趣爱好其中一项,“他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作家同时还非常健谈”,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朋友 Anne Hampton Brewer 生前去二人在罗马的家Barberini Palace 作客时 对Story先生做了如是评价。 1894年Story夫人离世对其丈夫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他完全打消了寻找婚外情的念头,沉湎于痛苦中无以复加。 直到夫妻二人的孩子们建议父亲为母亲建刻石碑才让Story先生重燃创作动力。 这尊雕像成为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石刻之一 ,“悲情天使” 这个名字也逐渐成为Story石刻艺术风格的代名词。 不久,次年Story先生也去世了。 Susan Wallace 的书 Along the Bosphorus 中 提及了Story先生与他的悲情石雕的故事。
这一极富感染力的作品至今仍被世界各地复刻着、打造着、传出属于墓主人们自己生前的悲歌与生后亲友们对他们的怀念。 一则好文共欣赏 :Sorrow And Tomorrow 悲伤与明天 Sadness, Loss and Sorrow are a part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It’s normal, natural and healthy to feel these emotions. “Endings” and “change” are usually the culprits. Pain is a sign you are walking through an important passage in life. Sadness is a sign you were attached. Fear is a sign that you don’t have all the answers. Listen to your feelings. They have much to teach. Every emotion is a gift. No matter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at any moment, please remember you are a part of the great human experience. Your feelings are an experience. That’s all they are. An experience. Be in it… be conscious of it… and flow with it. Look with clean eyes through your tears and you just might see the miracle. Ultimately, you are always being taken to the place where you belong. 短篇大意是:悲伤是人自然健康的心灵感受,是人生的体验,置身其中感受它、意识到它和适应它。

Benedict Eshleman公墓也被称为Eshleman家族墓地 。 在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县西南部的森林深处,有一个废弃的墓地,所有的墓碑都是德语写的。 位于马里兰州线以北靠近Susquehanna河的Conestoga镇的森林茂密地区。 墓地最初由Benedict Eshleman使用,他从1709年左右生活到1780年左右。1720 年代,Eshleman 在兰开斯特县 Conestoga 镇购买了约 600 英亩土地。也许不可能知道有多少人被埋在墓地里。墓碑被蚀刻了,穿过杂草丛生的墓地很容易被从地下冒出来的小石头绊倒。在一本关于1883年兰开斯特县历史的书中,书中写道:“1727年6月5日,一块土地被勘测并授予本笃·埃施勒曼。这份地带现在归Christian E Miller、Christian Harnish、George A Tripple等人所有。该墓地位于佩克河以北康内斯托加镇新的伊诺拉低级铁路试验的南面

Charles-Joseph Pigeon(1838年~1915年) 汽油灯发明人 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的Le Mesnil-Lieubray。 他最初在巴黎的Le Bon Marché担任销售员,在那里他成为了Ernest Cognacq的密友,后来成为撒玛利亚百货公司的创始人。 Pigeon 成为自行车灯和其他灯的经销商。1884年,他发明和制造了Pigeon 灯,一种不爆炸的汽油灯(在1900年宇宙博览会上展出),这使他出名致富。
他死后,仍然以他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的家庭坟墓而闻名,他于1905年委托墓地容纳多达18名家庭成员。主要特点是 手持笔记本和铅笔 和妻子的真人大小的青铜雕塑, 躺在床上,被天使俯瞰,多年来,他的监护人一直被灯照亮。

Cimitero Monumentale 米兰纪念墓园
于1866年落成,对所有米兰公民记忆之地开放的墓地,到处都是葬礼纪念碑和形态各异的雕塑。卧着的这两具雕像在纪念碑前呈现死神之手握着的样子。

Effigy of Elizabeth Williams 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分娩中死亡的妇女,其纪念墓碑特征:1622年17岁的这位母亲与她怀中的婴孩 躺在一张床上。 墓地现在位于英国Gloucester 大教堂内。 这一丧葬肖像习俗受到 电梯F27 里死亡艺术圣像绘画作品中呈现的元素之一:床 的影响。 床和卧室成了生死攸关的地方。

Erie 公墓
是克利夫兰最古老的公墓。它位于市中心,与Progressive Field隔街,但感觉不到更远的地方。除了17,000具尸体外,这个墓地还收藏了近两百年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传说和谣言。最值得注意的是伊利湖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些受害者;克利夫兰的第一批欧洲移民;以及梅斯克瓦基士兵、乔克-奥斯科酋长。他不想被埋在这里,据说他的鬼魂出于愤怒粉碎了他的第一块墓碑(如图)。

Effigy of Ezra Cornell
一则关于墓像石刻的职业逸闻。 故事的主人公正是著名墓石雕“悲情天使”作品的创作家William Wetmore Story 。 1884年已从美国塞勒姆移民到意大利罗马的他接到一个委派任务,为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创始人 埃兹拉康奈尔(Ezra Cornell )制作一尊墓石像,镶在停放于康奈尔大学纪念墓园里于1874年去世的康奈尔先生墓碑上。 这可为难住了Story先生,他一向只为自己熟悉的客户做雕塑,作品在同行中具有注重外形、表情生动、富有感情之美誉。他对这位美国大亨Cornell 的生平一无所知,无从下手。 收到校方来信后,他提笔给远在时任康奈尔大学校长一职的怀特(White)去信,附上自己对来信中提及的雕塑描述画了一幅素描,并详细提供自己的考虑给White看看是否符合条件 ,“要求斜卧,睡着了的神情,而不是去世的表情 …,要半侧转身…。” Story在信中对校长White指出,他提的要求在当时已有很多同类作品了。他需要Cornell生前的一帧生活照给自己届时正式雕刻提供富足的参考。 “你在信中说,雕像要栩栩如生,那就不能使用天使这个意象了,因为天使面对的是去世的人。我唯一的困惑就是您要的塑像到底是怎样一幅容貌呢,是突出中世纪人像特征呢,还是生活化的、斜卧着的人像,那么轮廓和着装就不能太雍容华贵了。” (塑像上的人)睡着了,而不是在冥想;他伸直了身体,而不是半躺半侧转身;而眼睛是要闭着的。 Story先生随后又对比了另一尊石像[图下] , 这种样式是去世的形象。最后给Cornell 雕像用的着装是他生前常用的披风帽 [图上]。娴熟雕刻技艺处理表现出Cornell 的左手臂搭在胸前,手抓住披风的一角褶皱,右臂笔直地垂放一边,腿伸直,露出靴子,脑袋轻轻地歪向一边,卷曲的胡须飘起了几根。非常自然的设计。 但是Story先生仍旧指出,这尊雕像对Cornell 表情看上去究竟是去世还是睡着,存在混淆不清。这种斜卧风格在当时来说到底是暂时的还是永恒的,谁又能说清呢?


Françoise Sagan 法国作家 , 生卒1935~2004年。安息地在法国Cajarc, Departement du Lot, Midi-Pyrénées 公墓 。出生在法国天主教家庭。墓碑上的十字架是常见的拉丁(罗马)形状,也叫Agony Cross 痛苦十字架。三个手臂的每一个都有一个尖锐的尖端,就像钉子的尖端。象征着被钉在木制十字架上Jesus的苦难。


John Keats
诗人济慈与画家 合葬墓,位于罗马新教徒墓园, 以埋葬流亡在罗马的新教徒闻名,也有犹太人墓。 济慈 (左) 与 病中照顾他的画家、挚友 Joseph Severn (右) 两人的墓在一片草地上,郁郁青青长着常青藤,四周还有许多花草。 济慈的墓碑上没有刻诗人的名字,但是诗意地表达了他的名字是用水书写的。 “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e in Water ” Joseph Severn 墓碑上刻着调色盘和画笔。

Marcel Proust , 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 ,墓位于法国巴黎Pere Lachaise公墓。 生1871年,卒1922年。9岁跟父母去法国布洛涅森林游玩时被发现患有哮喘,该病伴随作家一生,在此期间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最长的文学作品 和 最长的句子。 研究人员普遍认为,他令人难以置信的长句表明,他对自己的疾病有着根深蒂固的恐惧;他担心,如果他停下来,他可能再也喘不过气来。多年来,他的哮喘和写作之间的联系被无数的文学评论家发现。沃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在“普鲁斯特的形象”(The Image Of Proust)中辩称,作者的哮喘“成了他艺术的一部分–如果确实不是他的艺术创造的话。”普鲁斯特的句法有节奏、一步一步地再现了他对窒息的恐惧。

Marie Duplessis 是小仲马 小说 《茶花女》原型 , 1824年生于法国诺曼底,1847年在巴黎去世 , 在家里原名叫Alphonsine 。14时被父亲安排嫁给70岁的老人,被带至巴黎, 起初是商店店员,后来从事出入名利场的职业交际花,改名Marie 生前极力维护自己喜欢的人的名誉。23岁生日刚过不久不幸病死于结核。 她的着装风格一度成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标准与典范。

Percy Bysshe Shelley … 珀西·比希·雪莱
COR CORDIUM … Heart Of Hearts
NATUS IV AUG. MDCCXCII … 生 04-08-1792
OBIIT VIII JUL. MDCCCXXII … 卒 08-07-1822
Nothing of him that doth fade, … 他的一切都不会消逝
But doth suffer a sea-change … 但它是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Into something rich and strange … 变成一些丰富而奇特的东西
位于 意大利罗马新教徒墓园 。以上为铭文。

Robert Louis Stevenson 生卒1850~1894 ,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 因患有结节而身体残疾,一生大多数时候和妻子居住在美国加州奥克兰。 他是一位童书作家,著有《化身博士》、《金银岛》等作品, 死后葬在南太平洋萨摩亚岛家族墓地。 1914年妻子在加州去世后,骨灰被送去岛上和丈夫埋在一起。 墓志铭是Stevenson生前为自己写的《安魂曲》: Home is the sailor, home from the sea, and the hunter home from the hill

Samuel P. Dinsmoor 的伊甸园,位于 Lucas , KS。站在一块棺材形状的混凝土板和一个刻有共济会方形和指南针符号以及“丁斯莫尔”名称的石棺盖板旁边。 Dinsmoor曾是一名士兵,后来又在堪萨斯州卢卡斯担任教师、雕塑家和景观艺术家。他在卢卡斯的房产上创建了“伊甸园”,并在那里建造了200多座混凝土雕塑,描绘了他对珉萃主义和宗教的看法。该花园被列入国家历史遗迹登记册。

Victor Noir (1848~1870) 之墓位于 巴黎著名公墓谢拉兹(Pere Lachaise) , 白天是工作繁忙的年轻政记,晚上则摇身一变成为巴黎女士们的梦中情人。生前为一家专事批评拿破仑波拿巴的报纸撰稿,后在一次临时授命于编辑的送信途中,遭到波拿巴王子的错杀。享年21岁。 记者墓前的雕塑是他自己的美丽复制品,穿着最好的西装,帽子倒在街上死去。解开裤扣,将代表生命之物渲染在织物下,以向他的阳刚之气致敬。 每年前来凭吊的公众络绎不绝,墓园管理方定期为墓主雕塑安排一次阳间亲密接触活动。神话中,如果你想得到一个美丽的情人,就应该亲吻雕塑的嘴唇。如果想怀孕,就触摸雕塑的右脚。如果想生双胞胎,则触摸他的左脚。所以也许只有不那么有想象力的人才用手。

Weeping Angel
商人哈塞罗墓的著名流泪天使青铜像 位于美国克利夫兰湖景公墓,建于1869年,是洛克菲勒家族成员、克利夫兰市长、James.A 总统等名人富人的安息地。 哈塞罗靠罐头食品发财,一举成名。 雕塑家赫尔曼·马岑于 1923 年创作,天使手持火炬,火炬颠倒地象征着熄灭的生命。可能象征宁静与和平。 天使黑色的眼窝流下的泪水,推测由青铜风化剥蚀形成的自然迹象,为墓地本就悲伤的气氛又平添了一丝恐惧导致闻名于世。



Weeping Widow
维多利亚时代的哭泣面纱
从1861年丈夫阿尔伯特王子去世到40年后她自己去世,维多利亚女王一直选择佩戴正式哀悼,从而进一步普及了正式哀悼。由于文化对“受人尊敬的”哀悼者的期望,维多利亚州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妇女感到有义务穿着。为了证明他们的丧亲之痛,寡妇将花费两年半的时间进行三个哀悼阶段——深度哀悼、全部或第二次哀悼和半哀悼——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时尚要求和行为限制。深度哀悼持续了一年零一天,要求寡妇一出门时都要穿简单的黑色连衣裙,戴上全长黑色面纱。
大约从1830年开始,美国中产阶级文化被多愁善感主义所主导,强调情感和真诚,包括浪漫地痴迷于死亡。此举或奠基了墓地哭泣寡妇雕像的盛行。